-
友情链接:
Powered by 赚钱游戏真实可靠2023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6月8日,《亚洲时报》刊登了一篇引发广泛关注的文章,前五角大楼副部长斯蒂芬·布莱恩在其中宣称已找到中国PL-15导弹的“致命漏洞”。他指出在印巴空战中,有中国的PL-15导弹未能命中目标,未爆弹被印军发现,进而推断出该导弹使用的有源相控阵(AESA)雷达可能极易被干扰。这一观点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在军事领域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印巴空战“漏洞”说:论据存疑的“大胆”推断
布莱恩在文章中强调,由于PL-15导弹具备双脉冲发动机,能够在视距外发起进攻,且速度快、威力大,战斗机通常很难通过机动躲避。然而,他却声称印度空军8次躲开了PL-15导弹,并据此推测印军“阵风”战机配备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,以及苏-30MKI配备的印度塔朗雷达预警接收器、以色列干扰吊舱EL/M 8222,都能对PL-15的雷达进行精确干扰。
但仔细分析,这一论据存在明显的漏洞。所谓“8架印度战机避开了PL-15导弹”仅仅是印度人的一面之词。实际情况更可能是巴基斯坦并没有对这些印度战机发起攻击,而非印度成功躲开了攻击。在现代战争的复杂环境中,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。单凭印度单方面的说法,就得出PL-15导弹存在“致命漏洞”的结论,显然过于草率。
展开剩余70%从军事技术的角度来看,现代导弹的研发是一个高度复杂且严谨的过程,涉及到众多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测试环节。PL-15导弹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先进空空导弹,其性能经过了大量的试验和实战检验。有源相控阵雷达作为导弹的关键部件,其抗干扰能力也是研发过程中的重点考量因素。因此,不能仅仅因为一次所谓的“未命中”事件,就轻易否定PL-15导弹的性能。
电子战与导弹抗干扰:现代战争的博弈焦点
布莱恩的结论并非毫无道理,毕竟在现代战争中,电子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,电子战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,对导弹的雷达和制导系统构成了严峻的挑战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制造出完全不怕电子干扰的武器装备,各国都在努力提升自己武器的抗干扰能力。
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导弹的雷达就“不行”。事实上,中国在电子战和导弹技术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。中国一直在加大对电子战技术的研发投入,不断提升导弹的抗干扰能力。而且,不同型号的导弹在设计和研发过程中,会根据其作战任务和使用环境的不同,采用不同的技术和策略来提高抗干扰性能。不能因为PL-15导弹可能存在被干扰的风险,就一概而论地认为中国其他导弹的AESA雷达和制导部件都存在同样的问题。
此外,现代战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抗过程,不仅仅是导弹和电子战设备之间的较量。还涉及到作战指挥、情报侦察、战术运用等多个方面。即使印军的电子干扰设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PL-15导弹产生影响,也不能说明印军就掌握了绝对的电子战优势。在实际作战中,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。
舆论背后的“算盘”:美方的战略考量
斯蒂芬·布莱恩作为美军前高官,发表这样的言论背后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。一方面,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,在军事技术领域更是对中国的发展保持着高度的警惕。通过宣扬中国导弹存在“漏洞”,美国可以试图削弱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声誉和影响力,为自身在军事装备研发和国际军事竞争中争取优势。
另一方面,美国也希望借此推动五角大楼更多地关注干扰设备的发展。在现代战争中,电子战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。美国希望通过强调电子干扰的重要性,引导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电子战技术的研发和升级中,以保持其在电子战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然而,这种通过舆论炒作来达到战略目的的做法是不可取的。军事技术的发展应该基于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评估,而不是通过夸大其词和歪曲事实来误导公众和决策者。国际社会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,对各种军事言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判断。
对于此事件,你有什么想说的?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。
注:文中插图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
发布于:吉林省Powered by 赚钱游戏真实可靠2023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